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廖勤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观点】以画铭记开采光明的使者

2020-06-01 10:51:02 来源:艺术家提供作者:​廖勤 
A-A+

  我是南方人,儿时过冬时自家用火盆烧炭取暖,来北京生活多年,每一入冬,全城便集中供暖,在北方室内的暖和确实要胜过南方室内的阴冷……暖气从何而来,这使我对北方的采暖产生兴趣,继而开始《望京西去10000米》、《为供暖人塑像》、《光明使者》三组不同时段的为劳动者造像的创作计划。

  望京西去100000米,有华北最大的煤炭集散地,山西煤和内蒙煤都会运输至此囤售,再转至整个渤海湾沿岸。从西边拉来一车煤,少有20来吨,多则40吨。在这黑尘弥漫的囤煤之地,一个卸煤工每天最多可装卸八车,装卸一车可得100多块的劳务费,他们眼睛的瞳孔是黑色,整个眼珠子被煤场里的寒风刮成了晶莹的黄色,像玻璃球;他们习惯在风中卸车,不愿意被我拉进屋里当模特,说:“坐久了不得劲”。

  再往西,来到山西的煤矿,我头戴矿灯矿帽、身穿厚棉服,背上氧气罐,夹着画具,先攀挂着猴机下落再蜷身进入铁轨小车至1300多米深的地底,每次都需50分钟才到达。我在矿灯的照明下现场创作,井下作业空间狭小、随处可遇瓦斯气体、身体负荷随之增大、水墨材料难以施展,这些并不是困难,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直面矿工的眼睛和面孔,与他们同作息劳作,每8小时倒换一班,一同升井休息洗澡,再次等着重返地底工作。我每每画完一位工友,就准备了酬金答谢,但他们都腼腆地拒绝了。每天的饭菜是装在铝饭盒里,用大棉被捂好送下来,待饭点时我们取到手也不算热了。我想不如去市场上买些保温桶来送给工友们,大家就能吃上热饭,这一回他们欣然接受了。这是我的一种心情,希望大家能更多地关注他们。

  我辗转各地,接触了为我们供暖、提供光明的人们,才明了不同的生存状态。他们有的人一辈子挖煤就生长在矿区,后代们继续顶职挖;有的人年轻时去大城市打拼,上了年纪退居煤场卸煤装车……白天,我在井底为他们创作塑像;夜晚,我躺在煤场冰冷的床上,往身上压上两床棉被,一宿中不停地被冻醒,脑子一片清灵,在我睡觉的屋外堆放着千万吨的籽煤,屋内却如此冰寒。我躺在这土坯房里的木板上,感受冷,怀念暖。

  在煤堆里工作的矿工们从头到脚都是黑乎乎的,我跟他们相处在一块,从头到脚也变得黑乎乎的,我为可爱的劳动者创作,作品取名为《光明使者》,虽然“供暖人”的屋子不一定很温暖,“光明使者”的居所不一定很明亮,他们为我们源源不断地供暖、供热、供亮,他们的质朴奉献,冷了自己,暖了他人,这就是为我们带来光明的人!与这些劳动者们一样,我也是一个教书人、作画工,应当做些实事去帮助有需要的人们,用自己的心去捂热他们的心。

  艺术观念不仅是绘画风格之间的对比,或技法流派之间的争论,创作者应用专属于自身的艺术语言表达基于当下境遇的真实感受,它不是经典样式的复写,也不是流行潮流的跟风,这种对于艺术的处理手法会有境界、高下之分,会产生有深度和宽度的作品。在《光明使者》中,我采用现场肖像的创作形式,直面劳动者们塑像。在画面上通过笔墨形态的语言组织,来突出他们面部的情态。我所用材料选择工友们冬天用来糊窗户御寒的土麻纸,从家里带去的好宣纸已经很难表达我现场的心情,而随手扯来的麻纸纤维粗糙、行笔艰涩,恰恰符合我现成心境中产生的物理、画理、情理,能够在画面上很好地保留住一种“现场感”、“既视感”。

  我想艺术家对劳动世相、芸芸众生的关切情感很重要,艺术家的创作取向是以人民为中心。离开了人民,任何艺术形式的创作都将是空洞、乏力和无味的。在我的创作计划中的经历路遇,使我“认识人”、“理解人”,体验当下的生活,进入当代的语境,比对文化异同,思量艺术边界,关注着人的生存与发展,因人而画。我的这些创作涉及人的生存、能源开采、环境保护等问题,今天的北京等城市已经不再烧煤供暖,而使用电能采暖,能源产业会有巨大的新型发展。

  对于身处地底深处、为我们开采光明的使者,我们以画铭记。

​廖勤(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教授)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廖勤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